2013年2月11日 星期一

花花獅界















在鹿港土生土長的施順榮,人稱「獅頭」,三十多年製作獅頭的生涯中,施順榮創造了很多第一,包括他完成台灣最大的一個花獅獅頭,直徑有152公分,全長600公分,由泰山鄉公所收購,目前已成為泰山獅王文化節整體活動的精神象徵;以「弄獅」帶動醒獅文化,辦理「泰山獅王文化節」活動,期使泰山成為全台最具舞獅文化代表性與話題的鄉鎮。

小時候不喜歡讀書,施順榮在鹿港看遍各種進香舞獅,陣頭活動,民間藝術深植心中,拜師學藝一頭栽進民間藝術創作行列,多年協助策劃許多大型廟宇活動,並榮獲全國特殊優良傳統藝術創作獎,近年來更集合了鹿港與彰化縣的工藝將師組成「傳藝聯合工坊」,除連續三年春節期間在鹿港天后宮鄉客大樓推出傳統工藝展之外,也多次應邀參與鹿港鎮公所的展演。

施順榮的閩獅創作以傳統手工為主,製作過程中由挖泥土作泥胚開始,融合「三山五嶽」的觀念,塑出閩獅面型,經紙糊、架框、上色、彩繪,再配上五行、八卦,一個個獨特的閩獅面具因此活躍起來。

相較於坊間很多「威武」令人生畏的獅頭,施順榮所自創的「鹿港花獅」的很多正面,看去都是張笑臉,相當可愛,側面則是威而不怒,要作出這樣的獅子表情,在角度上是很難拿捏的,也因此更顯工藝家的獨特功力。

施順榮說,早期傳入台灣的獅頭製作是以廣獅為主,但是近年閩獅逐漸冒出頭,閩獅係沿襲北獅,造型酷似真獅,舞動以跳躍為主,與南獅的威猛各異其趣。施順榮原是廣東獅的製作高手,但希望發揚台灣獅〈閩獅〉的文化,因此精緻改良成台灣特有文化的「鹿港花獅」,獨創的立體花臉魅力,用色大膽,圖騰已顛覆傳統台灣獅的造型。

開口,是鹿港花獅的「品種」之一,內外結構都與傳統不同,施順榮認為,所謂發揚傳統不是保守固有,而是可以創造傳統,追求新的定位。施順榮指出,所謂獅頭有「三山五嶽」的基本要求,三山是額頭、鼻、下頦,再加上兩側的顴骨即成五嶽,必須要端正,臉部要帶金木水火土五行,即白、綠、黑、紅、黃五色,而做獅子的表情是很困難的,他從中體認到相由心生的道理,獅子的表情,其實與製作人有相連的關係。

施順榮說,獅頭的第一要件就是能舞動,因此材質要紮實。舞不起來的獅頭只是裝飾品,廣東獅與北獅造型屬立體中空,台灣獅是半立體,較為平面不開口,像是他專為小朋友所設計的「鹿港開口花獅」,造型集台灣獅、客獅、廣東獅、北京獅之大成,為了讓小朋友舞弄順手,他把開口花獅的內部加裝彈簧,省力堅固也不易毀損,可供一人或二人舞動,這項創新,也使他增添更多花花獅界的揮灑空間。





ChiaFang

小時候曾經也畫過舞獅獅頭,發現自己怎麼畫都不好看不帥氣,總覺得不嚇人的獅根本不威風。




精雕細剢,才能有辦法顯現獅的氣魄。





JhihYun

從沒想過獅頭能有不一樣的展現,這集各類獅種於一身的獅頭創作更是一項傳統與創新的結合,此外不但製作不能馬虎,施師傅還更講求其堅韌性,好讓小朋友能一同共襄盛舉,玩得盡興也不會受傷。

而在將來的品牌創作上也會參考此方法,讓我們能更有方向性的將創新與傳統結合創造出既不突兀又有新意的風格。



TingYun
舞獅的微妙微俏總靠著師父的一手好身手,高一點或低一點、多一點少一點,都可能讓舞獅沒有慈祥與威嚴的兩者並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