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個美麗的寶島,西班牙人所說的福爾摩沙,從13世紀開始有了人居住,之間經過了多少不同國家的統治,和多少的紛亂戰爭,現今台灣人口數有兩千三百多萬人,科技的進步,在這些人當中,有多少人還懷著台灣好的心態?有多少人知道台灣的傳統藝術是多麼寶貴?
有一次拜訪鹿港製作獅面的師父聊到,每個獅面都有著不一樣的個性,依著不同的面容就能看得出這頭獅的性質,不同地方做的獅面也有會有差別。 古代俗稱獅子可以驅邪避鬼,因而被祀為神獸,又能克惡魔,因此宮廟前或欄杆、橋頭等大多有安置石獅。加以獅子的圖紋在中國的民間故事傳說裡,為一種驅鬼避邪鎮宅招福的象徵行為,在台灣民間各鄉鎮城中,每逢神誕祭典或迎神賽會,都會有舞獅的表演。
而在過去舞獅的由來則有各種的說法:
乾隆說:舞獅以清乾隆皇帝時代為最盛時期,清朝初期乾隆皇帝遊憩於江南地方的某晚,在歸德府城過了一夜,就在該地,乾隆皇帝夢見枕畔出現色彩鮮活的五色聖獸,驕憨作態而後離去。夢醒後乾隆皇帝立即返回都城,召集宮中名將集於一堂,將夢中所見聖獸的姿態描繪使依而塑造,而於其中裝入兩名舞者使之舞蹈,是為舞獅的肇始。酷愛舞獅的乾隆皇帝,為了提高軍中的士氣,在練習武術之餘也使之日日訓練舞獅。據說在朝廷祭典時也有以大規模的獅子舞來慶祝。此種最初僅限於宮廷之內的舞獅表演,也因這些將兵的轉屬中國各地而傳給地方軍人,而終於流傳於民間。此為乾隆由來說。
年獸說:
流傳於廣東的武術館有關舞獅由來的傳說,據說距三百年前,在某個小村落裡,每年除夕時會出現一隻獨眼額頭上有一隻角的巨頭怪獸,發出「年年」的聲音,如疾風般地來去,人人稱之為年獸,年獸唯不加害於人,但因掃食農田而困擾農民,於是農民們便用竹子做出個獸頭來,塗上色彩,再加上三角型的布作獸身,當中潛入兩個人,該年的除夕,年獸再度出現時,農民們敲擊鍋爐等發出巨大的聲音,而且使獸身舞蹈了起來,據說大吃一驚的年獸逃入山中從此再也不見蹤影了。農民們為了紀念這個勝利,便於每年除夕到正月之間舞動獸身成為送舊年迎新年的風俗,而且因獅子是吉祥的動物所以把這個獸頭命名為「瑞獅」,此為廣東舞獅的起源流傳之說。
佛山說:
據說在廣東省佛山地方的某個小村落內,有兇惡獰猛的獅子侵襲傷及山裡工作的村民。村裡的武藝師傅聽到此事之後,為了該村安全而與獅子一決勝敗。但是與獅子大戰三次卻都不決勝負。並且悟及以個人之力無法得勝時,武藝師傅便教導村民人們武術拳法,而終於以全體之力量制服了獅子。村民為了紀念這個勝利,便依著獅子與武術家格鬥的模樣舞蹈,於是便成了今日廣傳於中國各地的舞獅了。
ChiaFang
在我認為的台灣一直都是有著豐富文化的國家,有著許多不同的民族,同時也擁有很多不同的物種,這是台灣的福氣,但因為現代科技的發達,有許多的事物,因為科技讓製作程序不停的濃縮,以至於現代的人都不懂傳統的美,而我們生長在台灣,是該感到驕傲,有很多很多有意思的傳統技藝,可能是一個符號也代表了深深的意義,舞獅的獅面,因為手工的製作,每一張獅面都有特別不同的面貌,也附著不同的而有趣的故事,是值得我們去探索。
TingYun
舞獅的趣味性在於他的紀念價值,例如:他的出現有許多種說法,在普遍的人心中的形象一直都像是怪物一樣,張牙舞爪,面目猙獰,但在他背後的意義,則是為了驅趕年獸而產生,以這樣的形象則深得人心,假若放置於現在的生活當中,雖然,只看出外在的可怕,可是在了解後,會對於這一塊有新的瞭解。
看完文章的想法,不僅對於獅獸的文化有所探知,且可清楚的再次明確的了解我們的發展性;舞獅的形象,就像面惡心善的人一樣,他擁有許多內涵是我們值得探討的。
JhihYun
舞獅的由來各方其說,現今在台灣不同地區皆有不同的獅面,舞獅的內容也因區域性而有所差異,但同樣能了解到的是舞獅除了有掩護習武及娛樂作用之外,另外也有著驅除疫鬼、逢凶化吉、驅邪避鬼之意。
這次選其主題除了能讓全世界的人看到台灣的特色之外也讓自己能更深入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及其故事。
由於自己的家庭本身是基督教,對於廟會文化知道的便是少之又少,這次能透過品牌設計的習題了解到屬於台灣的文化及其傳統對自己來說當然是新奇又有趣,有太多的未知等著我們去探索呢!走吧! 就讓你我一起,進入福爾摩沙的美麗之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